第(2/3)页 周大山停下脚步,怒容之下,是握着的拳头。 周小山嘿嘿一笑,赶忙上前:“父亲啊,有这主动移民的十两银,还有安置费、道里费,你辛劳了一辈子了,也该好好休息了。垦荒可是累人,交给儿子们来办就是了,你且休息看着……” 以前的安置费、道里费,那基本上都需要花掉,可这一次移民不同,沿途每三十里就有一处粮仓粥棚,吃饭不需要花销,凭移民文书便可,如此一来,道里上的花费自然也就省了下来,一分院也可以省下安置费,家里有四十两银的积蓄,操劳了一辈子的老父亲也该休息休息了…… 周大山眼眶有些湿润。 这孩子终于想起来爹老了,佝偻了一辈子,咱以后也能挺一挺腰杆子了。 周慈吆喝着:“莫回头,一根扁担两箩筐,槐树坡上走他乡嘞。莫回头,西出山西大太行吆,垦荒种地满粮仓嘞。莫回头吆——” 粗犷的声音传荡在人群之中,引出了更多人吆喝。 漫长的队伍在官道之上连绵,如同人漫长的一生,一步一步远去,到了黄昏时,只剩下了晚霞,看不到故人。 罗贯中打开了包裹,看着上面精美的封面,一张老脸满是笑意,打开扉页,拿出了一张票据。 罗征好奇地凑上前:“爷爷,这是什么?” 罗贯中呵呵笑道:“这是钱庄兑钱的票据。” 罗征好奇地接过,仔细看了一眼,惊讶地喊道:“这是一千两?” 门外的罗晟听了之后也不淡定了,走入房中,一把将儿子手中的票据夺了过去,仔细看了看,一脸难以置信:“父亲,当真是一千两?” 对于小门小户,别说一千两,就是五十两也是一笔巨款。 罗贯中对钱财之事并不看重,摆了摆手:“你们需要的话,拿去兑出来便是,家里存不了这么多,就存到钱庄里。罗征啊,这就是那本《航海八万里》,你看这里——洪武,嗯?什么,洪武皇帝阅本!” 罗晟震惊不已,上前看去,可不是,上面朱砂笔所书,正是洪武皇帝阅本六个大字! 这是何意,难不成是皇帝看过的? 罗贯中抚摸着上面的字,翻看了几页,合上了书,交给罗晟:“这本书好好封存起来吧,作为传家之物。哪一代子孙困顿了,拿出来足够支应三代。” 第(2/3)页